
配置文件官方推荐是放在tce目录下的mydata.tgz,生成工具是controlpanel里的backup,可以增删目录文件.我自己是一次性把最基本的放到mydata.tgz,其他的配置文件手工复制到一个目录,需要的时候用脚本去处理,不经常去生成mydata.tgz,
iso文件解压缩,boot目录下有vmlinuz和core.gz。
要加程序到core.gz的话,具体的命令别的帖子有:
http://nicereader.net/t/61df8784421aa901e6c2f067#61e23914421aa901e6c2f06f
我修改的就是这几行:
+ if [ -n "`which ntfs-3g`" ]; then
FSTYPE="ntfs-3g"
+ OPTIONS="$OPTIONS",rw,iocharset=utf8
+ vfat|msdos) OPTIONS="${OPTIONS},rw,iocharset=utf8,umask=000" ;;
用虚拟机进我的ISO,取原版rebuildfstab来比较一下:
diff -u 原版rebuildfstab /usr/sbin/rebuildfstab > r.diff
我也很久没去看wiki了,可能没维护了,可以到他们的论坛去问问,里面的的人是很热情的
rebuildfstab进系统去看看。firefox是从官方下载的,geany是从源码编译的
https://forum.ubuntu.org.cn/viewtopic.php?t=350396
在 “编辑/选项/字体”中选择一个中文字体,然后重启xfe
我用的fcitx4,试了下显示修改中文名称都正常
要修改系统脚本,必须把iso里的corepure64.gz解压出来:
cd /xxx/rootfs
zcat corepure64.gz | cpio -i -H newc -d
修改完成后重新打包
cd /xxx/rootfs
find | cpio -o -H newc | busybox gzip -2 > /tmp/corepure64.gz
tinycorelinux官方有wiki,可以找来看看
解决分区编码的问题,是修改了rebuildfstab,ntfs-3g和vfat都增加了参数iocharset=utf8,用cp936也是可以的,不过感觉近年来utf8适应性更好.用diff -u与官方脚本比较一下就一目了然了
/etc/init.d/tc-config是启动的源头,/etc/skel/.profile和xlibs.tcz里的.xsession,都是可以按自己需求修改的地方
有用就好
/home/tc/.config/openbox/autostart里可以加你自己mount分区的脚本,增加后要备份一下,保存在mydata.tgz.或者你直接修改mydata.tgz.
另外我在tce下放了boot-config.sh和startup.sh,里面也可以添加启动时执行的命令